如今,随着医疗机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、求诊患者数量不断增多,护士的需求量也在加大,这导致护士岗位的缺口持续增多。我国目前护士从业人员较为紧缺,护士数量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,供需缺口非常大。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副院长莫蓓蓉表示,随着医院的业务发展和改扩建工程的完成,南山人民医院床位要增加一千多张,三级医院按照国家的标准是1:0.43,因此,缺口大概在400多人。
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在一份声明中指出,“对于任何一个卫生系统来说,护士都是骨干。”截止2019年底,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400万,每千人口注册护士达到3.18人,缺口多达200-300万名,相比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,且现有护士多数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医院,西部欠发达地区及农村医院的护士缺口更为严峻。
护士日常最重要的工作是穿刺输液,穿刺水平是衡量一个护士水平的重要技能,据大样本调查,根据患者情况不同,临床中约有27%的患者静脉不够清晰,40%的患者静脉目视无法辨认,特别是孩童、老年人、重症患者血管辨识更为困难,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护士“看不清、扎不准、拿不稳” ,遇到血管相对难扎的病人,再加上护士在穿刺中会产生不同的紧张情绪,需要尝试2-3次才能穿刺成功,对于患者来说,反复的静脉穿刺失败会增加静脉炎、血栓和感染的可能性,极易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,引起医患矛盾;并且每年约有20%的护士在血管穿刺中受到针刺伤害,在新冠疫情及重大传染病期间,极易因穿刺过程导致“医患交叉感染”。再加上广大医疗资源匮乏地区,比如县城、山区、边防、远航舰船、科考站、航天空间站、战场等需要进行救治的地方,护士更为短缺,无法进行穿刺动作进行救治。
伏羲九针创始人杨帆表示,从需求端来看,医院输液大厅、病房、社区医院、养老医院、体检机构等场景均存在大量的穿刺输液需求,以输液为例,三甲医院平均每天输液量在1000-1500次,2019年我国输液消费量在105亿瓶(袋)左右,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无人化预防感染的防控的需求,智能输液机器人将迎来大规模应用,护士最难做的输液工作可以被“护工+智能输液机器人”所替代,极大降低了医院科室人员经费和卫生材料的成本支出,提高了卫生资源使用效率,以机器人的方式解决了护士资源不匹配的问题。未来智能输液机器人还将应用于家庭护理、应急保障、航空航天等多个场景。
伏羲九针联合创始人兼CTO张磊教授指出,FUXI机器人是基于目前护士紧缺、穿刺效率不高、医疗资源不均衡等行业痛点开始研发,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,已经申请 10余项发明专利,目前已经进行了5000余例动物试验、10000张目标人群手背血管超声图像采集和百余例真人试验。FUXI机器人运用了人工智能、5G、大数据等技术,并集成了红外图像识别、超声、压力传感等手段,穿刺成功率达到了96%以上,新一代产品也正在加快研发试验当中,将在不久后面世,向100%成功率迈进。
“我自己提出要进行真人测试的,虽然没见过机器人输液,但我看到这么精美的机器人,觉得肯定能扎准。”2020年11月,来自河南的志愿者张建伟也参与了真人测试,他说“自己50多岁了没怎么扎过针,作为研发团队的老朋友报名参与了真人测试,比预想的要快,10秒左右就扎好了,机器人大夫手法挺高!”伏羲九针至今已经经过了百余例真人测试,其效率、准确性及安全性均得到了验证。
国内知名机器人专家,曾出版《中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》《迈向机器人时代的中国选择》《机器人简史》等多部著作的中国电子学会国际合作中心主任王桓博士指出,伏羲九针研发的FUXI智能输液机器人未来将改变护士的工作模式和效率,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巨大的社会价值。对国家来说,智能穿刺机器人是我国高端医疗机器人领域的“国际原创”产品,在技术能力与应用前景等方面完全优于国外类似产品,是中国智造的有力支撑,未来发展空间广阔。